“未来科学大奖”获得者周其林院士赴京参加颁奖典礼
发布时间: 2018-11-20 浏览次数: 840

摘自南开新闻网11月18日下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,此次他获颁了“未来科学大奖”三个奖项之一的“物质科学奖”。

  典礼上,周其林发表获奖感言称,今天,他和刚接到获奖电话时一样激动。他感谢了捐赠者和评审委员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。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,周其林感谢父母对自己的照顾。1996来回国以来,国家的快速发展,让周其林能专心于科研。另外,他也感谢他的爱人,是爱人承担了全部家务,才能让他专心于研究,同时妻子也会鞭策自己,时时提醒自己和别人的差距,鼓舞自己努力奋斗。周其林表示,他的科研团队让他觉得很幸福,他觉得这个奖应该属于他的团队。今后,他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下去,不辜负国家对他的期望。同时,作为一名教师,他将努力为科学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。

  周其林认为未来科学大奖非常有意义,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是一种激励,是对未来科学探索道路上的强大力量支持。“在我看来,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最终的竞争力。如果没有科学技术,中国想要跟上甚至领先世界潮流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未来科学大奖能够引导更多人来热爱科学、从事科学,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。”

  在“青少年对话物质科学奖获奖者”环节,周其林和在座学生分享了自己年少时的经历,勉励大家珍惜读书机会。“学化学给你带来无穷乐趣,尽管在实验过程中失败多于成功,但尽管失败了有时也有新发现。世界上绝大部分物质都是化学家创造出来的,比如我们穿的许多衣服的面料、女士们使用的化妆品等等,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。”

 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,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,产生巨大国际影响,具有原创性、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。和国际上众多知名的奖项一样,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制。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,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。奖项与机构脱钩,便没了“人缘”“关系”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。确立候选人后,科学委员会要确定10位左右该领域的国际专家进行评议,最后由科学委员会投票产生获奖人。整个评奖过程秉持公正、公平、公信的原则,保持评奖的独立性。